張濟民 物理治療師: 12月 2022 WFU

網站頁籤

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

民眾心中的物理治療師

 
作者:張濟民

從google trendings可以發現"按摩"關鍵字查詢次數從2004逐年升高,物理治療反而沒有變化

但我們稍微從民眾認知來探討,今天民眾痠痛不舒服的問題會有三個選項: 第一個醫院或診所的復健科、第二個中醫診所做針灸吃中藥、第三個按摩、推拿等民俗療法

對於民眾來說,西醫主要是解決比較"急性期"的問題;中醫的中藥反而比較像是調理保養身體,屬於較"慢性期"的問題,民眾還是會認為我們是復健科底下只是做電療或教簡單的運動,對於我們的徒手治療及按摩也分不清楚

當然近幾年因為有網紅的出現導致物理治療師在網路上的聲量被拉起來,有更多人了解物理治療師提供的價值,但是綜觀整個醫療健康產業來說比例相對甚少

台灣醫療市場規模本來就小,但是提供的醫療保健服務很多元化,民眾的選擇常受到很多的干擾因素(網路訊息、親朋好友口碑推薦或是行銷等等)

在民眾的認知不會在意按摩師、推拿師及物理治療師,因為不想聽你的頭銜或資歷,對他們來說都是用嘴巴和手來做事,能幫忙解決她們問題才是重點

而物理治療師屬於西醫的領域,所以自費市場客戶常常要求當次就要改善很多,不會當成按摩保養來看待,因此不管是透過運動或徒手治療需要比一般非醫療人員更好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是找出沒有被發掘的需求加以發展才能有所成果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抬頭挺胸往往是造成肩頸痛的元兇

 
作者:張濟民




工程師、金融業或是辦公室的行政人員等等常常都需要長時間維持一種姿勢的人,一忙就是幾個小時過去,工作過程中常常會覺得身體緊繃或是發現駝背一段時間需要伸展一下,因此會習慣性的往後夾背,往後挺腰,甚至為了避免自己一直屈曲的身體,常常會維持挺胸或是往後夾背的姿勢避免上半身一直往前,然而在臨床我發現很多人反而是太挺胸所以導致很多疼痛問題。

我們認知的抬頭挺胸 VS 現實中的抬頭挺胸

正常站姿整條脊椎的排列本身就有一定的曲度,主要是為了使身體可以緩衝,頸椎和腰椎往前凸而胸椎本身就是有一點彎曲,當正常維持坐姿看螢幕時腰椎、胸椎河中下頸椎都是彎曲,反而只有上頸椎是往後伸直(因為頭朝前方看螢幕)




當一般的人做往後延伸動作時會以為從頸椎到腰椎全部都會伸直前凸,但其實大部分的人常常是下頸椎和腰椎仍然維持彎曲,往後伸直前凸的只有胸椎和上頸椎或是胸椎和下頸椎沒什麼往後伸直前凸反而是腰椎和上頸椎往後過度前凸。

以上只是從一剖面來探討,然而現實中身體同時也會習慣旋轉一側,甚至會把身體歪一邊,也就是屁股坐偏一側比較多,因此脊椎排列不整的狀況會更複雜,而這些習慣除了會出現在工作,這些壞習慣還是會默默地跟著自己回家,常常渾身不自知,這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

所以該怎麼改善肩頸痛? 

  1. 避免一個姿勢維持太久,理想來說每30分鐘就應該變換姿勢,站起來再馬上坐下都是一種變化。
  2. 改善個人工作的環境,相信現實中很難每30分鐘就站起來變化姿勢,第一個投入工作後會忘記時間而且很忙不能斷,第二個一直站起來做伸展很奇怪,所以只能盡量調整辦公桌的環境。
  3. 正確的做伸展運動,首先眼睛直視前方,想像頭像一顆氣球往上飄,整條脊椎向正上方天花板拉直的感覺,此時腹部會自動變緊的感覺那便是核心再幫忙作用,過程中不能感覺背後有用力的感覺,這個動作也不需要很用力做到,需要很費力便是錯誤的,只要輕輕得延伸便有效果。
如果發現仍然改善不了症狀,還是建議找物理治療師的幫助,共同找出遺漏掉的可能性。

                                        怎麼樣可以更好呢?

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中風後回家的煩惱(二): 手腳不聽使喚


作者:張濟民




一位50多歲男性中風個案,日常生活獨立而且也順利回到工作職場,但是他還是很困擾走路耐力不好的問題,每次走一段時間後,腳就開始不聽使喚,變得沒有力,張力也變得比較明顯,因此走路的持久性成為他的困擾,當然其實很多回歸自己生活的個案也都有類似的問題,以下來探討幾個主要的原因。

為甚麼患側容易不聽使喚

原因主要有...
第一個是肌肉收縮及放鬆反應變慢,常常會覺得肌肉跟不上大腦命令的感覺,而且每一條肌肉的反應也都不一樣,相信在住院期間都有試過把患側手臂伸直推出去,但當想要彎回來時沒辦法馬上動作。

第二個肌肉不是完張力過大就是張力過鬆,中風過後神經控制肌肉的方式變簡化,就類似電腦不是1就是0,可以觀察一個現象,睡覺的時候往往患側邊的肢體會變得特別鬆軟,好側邊雖然放鬆但還是會維持一定的張力;再換一個情境,當今天走路跨步時,腳要離開地面,但是因為小腿肌用力過猛再加上股四頭肌放鬆太慢,最後導致整條腿很僵硬,腳只能拖著走路

第三個中風後的肌肉"慢縮肌"纖維萎縮較多,也就是耐力型肌肉變少了,因此中風個案體力會必較差,尤其是患側邊剛開始動作可以執行比較有流暢,但隨著時間推移,開始變得沒力,變得沒有效率。

以上這些原因皆是因為中風後神經肌肉適應性的改變,所以如果有正確的訓練是可以期待明顯的改善?

該怎麼改善呢?

主要透過"功能性"的肌力訓練才能有效的改善,例如: 走樓梯走不好,就從踏階開始做訓練,不能只是針對肌肉有沒有力作為訓練標準,包含肌肉的反應能力、動作中各肌肉之間的協調也必須納入考量,以走路而言,不可能只是訓練沒力的肌肉就會走得好。

這一切的訓練其實都是訓練大腦的控制能力,大腦想的是動作的目的,而肌肉只是達到目的的工具罷了。

期待更好的生活品質